券商整合新三板一企业上市获3千万
[2014-01-11 17:51:49]券商整合新三板一企业上市获 3 千万
券商虽然说对于挂牌每家企业每年费用 70 万 -80 万元,但是面对企业财务审核、尽职调查、信息披露、合格培训辅导等各项开支,已经所剩不多了。但是笔者认为,券商每整合一家新三板企业上市可以总获利 3000 万元净报酬。
第一,一家上市 3 亿元的公司,承销费就是 2000 万元。
第二,新三板企业并购整合,交易 3000 万的企业资产的 7% 作为佣金就是 200 万元。
第三,券商直投最多购买新三板辅导企业或单个企业 7% 的股权,另外最多可持有 100 万股辅导企业的股权,主要用于做交易的保障的流动性。我们按 3 亿元的发行市值为基础,按 35% 的市盈率计算,净资产总额在 2.2 亿元, 7% 的股权就是 1540 万元,我们按净资产每股 3 元计算,最多可持有 100 万股就是 300 万元,加上股权 7% 的 1540 万元就是 1840 万元,我们以 1900 万元净投资计算,按发行价溢价 35% 就是净获利 665 万元。
通过以上三方面获利累计就是, 2000 万元 200 万元 665 万元 =2865 万元,如果上市后选择退出,那么,总获利将超过 3000 万元。
新三板企业并购整合只要双方自行敲定事后证监会备案就可以了,企业控制人发生变更的重大并购重组,只要信息披露符合新三板要求,也是可以操作的。如果并购整合使得股东人数超过 200 人,需要报备监管部门批准。老股上市由交易所决定就行,发行新股上市需要证监会批准,而且新股不得少于总股本的 25% ,这对转板企业的股票发行是一个压力。
目前新三板对企业转板 IPO 设定了一些前提条件,即企业需全面具备证券交易所在经营规范性、盈利、股份分散程度等方面的条件,否则容易形成监管套利。这种监管细则有待出台,大家等待吧。
笔者认为,新三板的确为券商带来了巨大的获利机会,如果每年做成成功的 20 单,就是获利 6 亿元净利。另外,还可以获得做市商方面的收益。但是,券商投行普遍难以做大企业,而并购整合又难以提升该企业产品利润率,利润率很低的企业上市市盈率将来是会很低的,破发、破净都是有可能的,那么参股就变成亏损了。所以,新三板成立一个并购整合智慧中心,专门并购整合优质企业,每年扶持 40 家或以上,一半上市,一半作为预备,可以邀请全国整合顶尖专家、提升企业产品利润率专家兼职中心职务,现在全国邀请外部专家指导费用不能高,国家严格控制国家机构培训费、车旅费、指导费,所以,只有通过内部员工形式给邀请的全国知名专家一份兼职,才是可以指导券商新三板企业整合提升企业产品利润率的保障,每年 30 万元税后年薪是最低的报酬,给予 40 家左右的企业并购整合指导,工作量已经很大。
所以,券商第一步需要成立并购整合智慧中心,第二步需要全国抢整合最佳专家、提升产品利润率最佳专家,接下来就是操盘新三板企业的并购整合、提升产品利润率了。由于各地券商都在争夺超级专家人才,所以,抢专家成为占领高地的关键。这种专家,全国股交中心要抢,新三板管理方要抢, PE 界要抢,银行信贷前想并购整合后信贷风险下降这种机构要抢,银行坏账处置内部机构要抢,国企央企并购整合要抢,民企并购整合要抢,各省市政府并购产业链、产业集群、配套产品企业机构要抢,而人才是稀缺资源。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这种专家人才一票难求。专家人才才是券商决定是否胜过同行的地方。
作者简介:吴东华, 经济名家,商务部中国企业走出去研究中心顾问,预测欧美元趋势第一人,第一整合专家,印度经济专家,外贸专家,世界经济专家,创立“解购论”来淘汰“并购论”,提出第四驾马车的一系列整合方法来给中国各地政府和企业整合转型,成为中国政府和企业转型的第一导师,这是让李克强经济学产生具体成果的战略方法。协助各地政府整合把脉,把脉企业投资风险,风险并非如国内外专家所言在于文化,而在于未来预测、多层次经营与否以及能否随机应变的整合。 PE 、投行、战略投资者股票 因证监会压低 发行价 开盘价 , 上市不能马上抛, 只有做高即将 IPO 公司利润率来推高 上市后的股票 价 格 ,这才是取胜之道。吴东华是唯一能够做高产品利润率的专家 。
写于 2014 年 1 月 11 星期六 我的博客 http://